英国学者:今年金砖峰会,不止扩员那么简单
【导读】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自建立以来取得重大进展,越来越多国家希望加入该机制。8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届时新的成员有望加入,金砖国家的全球代表性将进一步提升。本届峰会还将商讨“去美元化”等重要议程,以减轻新兴经济体对以美元为中心的传统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推动世界秩序更加公平、民主、多极化。
8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这可能将预示着金砖国家在发展和扩大全球影响方面向前迈出一大步。
2010年,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四国作为各自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大国,成立了金砖四国机制。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机制扩大为五国。
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7-2009年经济危机后,金砖国家和其他重要的新兴国际组织不断建立,实际反映出西方大国不愿在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中,让新兴国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弥补现有多边机构缺乏动力、过多干涉国家主权的问题,推动南南经济一体化,更好地满足全球南方国家的需要。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直以来,金砖国家在世界舞台上都保持着相对低调的姿态。金砖机制最初被设计为一个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主要服务于国际体系中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大型新兴经济体,成员之间秉持互尊互谅、平等相待、团结互助、开放包容、协商一致的精神。
2014年,新开发银行成立,标志着金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这有利于为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调动资源。在外交上,它“补足”了国际发展资金,能够为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以及全球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耐心”。
另一个重大进展则是建立了应急储备安排,以解决在金融自由化不稳定、发达国家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下出现的国际收支困难和短期流动性问题。2015年,金砖机制与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对接;2016年,中国推动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2017年,中国开始考虑与非金砖国家和潜在的“金砖+”国家开展对话合作,以促进金砖国家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到2023年,金砖国家已在贸易、投资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新增和替代性贸易和运输路线)、金融一体化、科技和创新(包括数字经济、太空探索、疫苗开发)等诸多领域悄然取得进展。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2年,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以美国为首的G7。按2021年的市场汇率计算,金砖国家占全球GDP的26.1%,占世界人口的53.1%,而G7分别占43.5%和9.8%。然而,GDP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如果从制成品、能源、原材料和食品生产来看,金砖国家分别占世界产出的36.6%、28.3%和53.1%;相比之下,G7则分别占35.5%、28.1%和14.1%。在不考虑购买力差异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对人类生存必需品生产的贡献已远超其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购买力差异只会更显著提高其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而G7的贡献则远小于其在GDP中所占的份额。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在南非召开,此前已有超40个国家表示希望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若伊朗、印度尼西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其他全球南方大国加入,金砖国家的经济和人口比重将显著提升,推进贸易和投资重新定位,加速“金砖+”经济体的生产商融入地区和全球价值链。
然而,这次峰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此,还在于我们必须减轻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这一体系至少有“三宗罪”:一是剥削国际铸币税和印制美元的过高特权,二是不可持续的债务堆积带来的不稳定性,三是美国单方面利用美元和国际金融体系制裁他国。如今,虽然美元交易正稳步减少,但大多数交易仍以美元计价,且必须通过美国银行和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进行。
金砖国家强调,鼓励金砖国家与其贸易伙伴使用本币进行金融交易至关重要。一套统一的支付卡系统虽然不能取代现有的国家支付卡系统,但可以作为补充。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金融信息系统可建立联系,与西方控制的SWIFT系统并驾齐驱。金砖国家与欧亚经济联盟已开始探讨在大宗商品和金砖国家货币的基础上,建立平行的区域储备货币甚至世界储备货币的可能性。这种储备货币一旦建立,就可以发行债券,为发展项目融资。
最近,西方试图从政治经济上遏制中俄发展,其所遇到的困难与金砖国家取得的进展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或许意味着长达500多年的西方国家主宰世界的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新的多极世界正在崛起。在这个新的多极世界中,各国将遵从更公平、更民主的规则,更加齐心协力地探寻共同解决全球问题之道。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